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关于口述材料采集工作要求,打造一批精品口述档案,丰富我校档案资源内容与形式,形成更加温暖生动的高校记忆,根据《口述史料采集与管理规范DA/T 59-2017》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我校口述史料采集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主题精神,围绕还原真实学校历史的思路,以“微校园·亲历者”为主题,面向院士、知名校友及学校师生采集口述史料。锚定建设高标准大学目标,秉承“厚德载医、塑心树人”育人理念,开展我校口述史料采集工作,切实做好口述档案“存史”“资政”“育人”工作。通过系统再现师生校友的在校工作与学习经历,追忆高校精神,丰富高校记忆,建设高校文化,落实立德树人部署、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
二、工作原则
口述史料是由事件亲历(见闻)者口述或转述的,经采集者以标准方法采集的,能弥补历史事件和人物相关记忆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历史研究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的记录材料。在口述史料采集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真实记录
真实记录口述者的叙述,对口述者叙述的录音录像保持其原始性、完整性,不可断章取义;对同一事件,口述者与其他口述者描述信息不一致时,不做主观评断,保留其原始性。
(二)以人为本
牢固树立口述者在采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既要加强与其本人或亲属的沟通联系,准确了解个人需求,充分尊重个人意愿, 也要充分发挥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采集工作的人性化、个性化特点。
(三)突出重点
以口述者的学术成长经历为主线, 重点采集整理能够反映在校求学历程、学术成就、学术成长中关键节点和重要事件,以及学校对其学术发展影响的图像资料、口述史料等。
三、工作任务
口述史料采集工作融合学科、个人、组织机构、重要事件等多方面话题,开展影视资料采集,以“小切口”讲好“大历史”。
(一)开展专访
面向我校毕业生(校友)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对学校和社会发展具有突出贡献、对学校和社会有较大影响的个人开展上门录制专访工作。一方面,通过院士及知名校友对自身的个人记忆加以阐述和表达,生动反映学校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弥补文字型档案的不足,鲜活历史事实。另一方面,口述史料是对个人记忆的输出和整理,是联系个人记忆和学校记忆的桥梁,知名校友的记忆有助于构建学校记忆,它体现了陈述者的主观意志,其蕴含丰富的情感使得学校记忆更加生动形象、更富生命活力。
(二)档案众包
面向我校全体师生校友开展视频征集与上传、注释与评论工作,讲述者通过上传视频并添加文字说明等方式讲述校园故事。通过亲历者讲述学校不同年代、不同视角的故事,关注学校师生在校园活动中积累的职能经验和知识资产,还原学校建立、发展和变迁的过程,展现高校精神凝练和思想内核形成的过程,提炼学校文化的精髓,更好地挖掘、开发、利用和保护学校历史和文化,为校史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
(三)数据共享
对专访和征集到的口述资料,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通过学校网站、公众号等面向校友、社会公众宣传学校发展历史,传承学校精神,为推动一流大学建设服务。
四、工作举措
(一)加强宣传,全面启动
由宣传部牵头,通过社会媒体、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发布开展口述史料采集工作的信息,扩大活动知晓面,提高人员参与度。做好舆论宣传与校史收集的结合文章,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广泛凝聚师生共识,真正发挥好校史育人功能。
(二)明确对象,高效专访
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与宣传部组建采集工作队伍,确定正式访谈对象名单以及访谈顺序,明确采访主题和采访目的,并通过文献调研或资料查找等方式,挖掘受访者人生履历的闪光点和与学校有关的线索,串联关键点和线索,进行问题的扩充和优化,形成访谈提纲。访谈提纲可根据受访口述者具体访谈内容反馈和时长修改、删除或新设等。
(三)开辟通道,征集记忆
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在学校档案信息网站建立“我的学校记忆”专题模块,由宣传部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设置专题模块跳转链接,面向全体师生校友征集口述史料视频,视频限定格式、时长,需附文字说明等。视频永久挂接,面向大众公开发布。
(四)征集资料,多出成果
通过专门访谈、档案众包等形式,运用笔录、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采集学校历史事件当事人的个人回忆和社会记忆。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与宣传部联合整理,最终形成情节具体生动的回忆录、访谈录等文字或音像资料。
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
2024年4月29日